
当地时间11月12日,2025清华财经新闻论坛在美国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举行。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经济传播研究中心、全球财经新闻项目承办,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协办。
国家新闻俱乐部位于政治首都白宫旁边。一个面向媒体专业人士的专业组织。清华财经新闻论坛汇聚了来自中美两国25家主要媒体和财经媒体负责人、资深记者、专家学者40余人。嘉宾们以“全球格局变化下的中美经济关系:媒介的作用与解读”为主题,就中美经贸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a 和美国,全球叙事和金融新闻教育的演变。
论坛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经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主任韩明教授向受邀出席论坛的中美媒体嘉宾表示感谢。她认为,在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加大、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中美媒体非常有必要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她很高兴能为中美媒体记者搭建这个对话平台。
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英语硕士项目联席主任、美国新闻俱乐部前主席里克·邓纳姆表示,清华大学财经新闻论坛已连续举办18年,成效显着。他表示,在特朗普总统第二任期第一年即将结束的关键时刻,中美媒体工作人员难得会面并坦诚交换意见。
国际记者联合会(ICFJ)主席莎伦·莫沙比(Sharon Moshabi)回顾了支持世界各地记者培训项目开发的过程。他说:“我们将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汇聚中美媒体专家,鼓励与会专家讨论话题和问题。”我们期待共同努力,在共识的基础上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主席、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艾德·凯利在致辞中表示,论坛营造的“人性”和开放交流的氛围将推动有助于增进中美媒体之间的了解和互信,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个小组讨论的主题是“中美经济关系与世界历史”,由Rick Dunham主持。嘉宾们围绕政策转变中的中美经济关系现状,讨论了财经新闻在塑造全球观念中的作用,并就贸易、供应链和技术竞争等话题交换了意见,以应对日益两极分化的趋势。嘉宾们还重点报道了中美关系。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经济关系,并讨论了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和数字故事写作工具如何改变全球经济报道模式和受众参与。
美国新闻俱乐部前主席、《商业周刊》主编道格·赫布雷希特分析中美经济从全球商业新闻的角度看中美关系。从中美经济交往的新闻中,他发现美国其实借用了中国的很多贸易管制规则。 《今日北极》高级编辑卡里·奥莱利以行业新闻为例,分析了特朗普总统政策中的“不可预测因素”,认为这些因素为中国媒体和美国不同层面的报道创造了机会。小马克·肖夫 (Mark Schauf Jr.),CQ Roll Call 的高级财经记者。关税和制裁预计将成为新一届国会博弈的核心,也是两国财经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经济报华盛顿分社社长孙卓认为,美国农业媒体对关税谈判进程的影响和舆论变化值得两国媒体共同关注。 Mark Hamrick,Bankrate.com 华盛顿分社社长和前主席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的新闻发言人表示,近年来美国公众对供应链风险的兴趣显着增加,经济新闻中的“关税主题”对于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他指出,这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财经》美国分社社长杨静反思了近期中美贸易问题的舆论变化,他指出,虽然公众要求更深入解读贸易政策为媒体提供了机会,但追随报道趋势可能会导致新闻质量下降。
第二场圆桌会议以“教育、创新与全球商业新闻的未来”为主题,由杭敏主持。嘉宾们讨论了国际合作、教育创新和新兴技术培训等话题,特别关注培养报告复杂的全球经济问题的专业人才,例如气候和环境变化、社会和经济问题。责任、数字金融和人工智能。嘉宾们还讨论了在数字化转型加速和错误信息泛滥的背景下新闻编辑室运营模式和职业新闻道德等话题。
韩明分享了他对推动全球财经新闻教育的思考,并建议在国际合作、跨学科合作、产学界合作三个方面加强合作。国际记者中心高级副总裁帕特里克·巴特勒表示,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是国际教育合作的成功范例,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和管理结构的多样性和互补性。彭博政府新闻总监安吉拉·格雷林·基恩认为,新闻教育必须在变革与变革之间取得平衡。总是有新的沟通方式n,但叙述的基本要素保持不变。提出重要问题是人类独有的技能。 《商业周刊》和《福布斯》记者兼编辑Jane Sassine提醒新闻教育工作者打破学科壁垒,将数据新闻、调查技巧和商业洞察结合起来,以提高报道的解释力和公共价值。美国国家新闻俱乐部新闻学院院长埃德·凯利从个人经历反思了美国新闻教育的不安全感,强调资源匮乏、变革缓慢以及学术界无力应对变革等问题是影响发展的主要矛盾。 《纽约时报》特约撰稿人、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前财经新闻学教授莱斯利·韦恩 (Leslie Wayne) 对此表示同意。 《华盛顿邮报》多媒体体育记者、数字策略师兼编辑 Doris Truong 认为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向新闻协会表示,新闻界应在培养新闻精神和职业认同方面发挥作用。
CGTN美国数字团队高级经理韩鹏指出,“跨国同理心”是媒体内容具有传播力的重要原因。媒体必须在社交媒体的情感环境中坚守事实和分析的要点。华盛顿分社社长托德·吉尔曼认为,实践经验和现实世界经验的结合至关重要,鼓励他们“在比现实世界新闻环境更具包容性的环境中犯错误并学习”。 《诺福克弗吉尼亚报》和《安纳波利斯首都报》前主编史蒂夫·冈恩认为,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样重要,教育部门应该考虑教学生如何撰写新闻,以提高职业发展的极限。女性新闻研讨会的组织者苏珊娜·斯特鲁林斯基 (Suzanne Struglinski) 认为教育工作者应鼓励学生参加气候、经济和国际关系等跨学科主题的会议,并探索学科发展的各种空间。
论坛现场气氛热烈,嘉宾们畅所欲言、畅所欲言。与会者一致认为,中美媒体迫切需要一个基于理解与合作的对话平台。与会代表希望清华财经新闻论坛继续发挥推动学术界与产业界深入交流的重要作用。
清华金融机构F新闻论坛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八届。论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聚焦财经新闻信息和经济传播领域的热点话题,已成为促进财经新闻教育、研究和实践双向融合的重要交流平台。
新浪财经官方a帐户
最新财经资讯 全天 24 小时播放新闻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请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新浪财经)
